野古草屬(Arundinella Raddi)該屬約50種,廣布于熱帶、亞熱帶;主要產(chǎn)于亞洲,少數延伸至溫帶。我國現有3亞屬21種3變種,除西北外各地均有,主要產(chǎn)于西南及華南地區。該屬有些種是良好的纖維、造紙原料、牲畜飼料或水土保持植物。

中文名

野古草屬

莎草目 Cyperales [Cronquist系統]

植物界

野古草族 Trib. Arundinelleae

門(mén)

被子植物門(mén) Angiospermae [傳統系統]

百合綱 Liliopsida [Cronquist系統]

亞綱

鴨跖草亞綱 Commelinidae [Cronquist系統]

二名法

Arundinella Raddi

亞目

須葉藤亞目

禾本科 Gramineae [Cronquist系統]

亞科

黍亞科 SubFam. Panicoideae

野古草屬 Arundinella [Hutchinson系統的禾本科Gramineae]

亞屬

中國現有3亞屬

約50種,中國現有21種3變種,

分布區域

廣布于熱帶、亞熱帶;主要產(chǎn)于亞洲,少數延伸至溫帶

正文

野古草屬

概述

屬中文名:野古草屬

屬拼音名:yegucaoshu

屬拉丁名:Arundinella

中國植物志:10(1):145

描? ? 述:

Arundinella Raddi 野古草屬

,禾本科,約50種,分布于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地區;我國有11種,分布極廣,其中野古草 A. hirta(Thunb. )Tanaka 的莖葉可為飼料。一年生或多年生、直立草本;葉片狹;小穗有2小花,小穗軸脫節于2小花之間,穎與第一小花宿存或分別遲緩脫落,成對排列于圓錐花序的分枝上;第一穎和下面的不育外稃漸尖;第二穎長(cháng)于第—穎和不育外稃;實(shí)性外稃很小,膜質(zhì),無(wú)芒或有一曲膝狀的芒,基盤(pán)有束毛。本屬和 Panicum L. 不同之處為實(shí)性外稃膜質(zhì),常有芒和基盤(pán)有束毛。

所有物種:

刺芒野古草

刺芒野古草(原變種)

粗芒野古草

大花野古草

大序野古草

滇西野古草

多節野古草

鄂西野古草

湖北野古草

廬山野古草

毛稈野古草

毛節野古草

毛野古草

毛穎野古草

毛軸野古草

孟加拉野古草

石芒草

瘦瘠野古草

騰沖野古草

無(wú)刺野古草

西南野古草

溪邊野古草

小花野古草

巖生野古草

巖生野古草(原變種)

野古草

野古草屬

硬葉野古草

云南野古草

丈野古草